銳評
        要聞
        視聽
        圖說
        熱線
        部門
        縣域
        數字報
        看電視
        聽廣播

        您的位置:首頁>要聞 > 時事 >

        鏡觀·回響|文脈三千年 今日又上新

        來源:新華社  2024-02-27 15:49:39
        A+A-
        分享

          2月26日,首個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國家重大考古專題博物館——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公眾開放。

        這是2月26日拍攝的位于河南省安陽市的殷墟博物館新館(無人機照片)。殷墟博物館新館以“鼎”為設計意象。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

          2022年10月28日,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考察了位于河南省安陽市的殷墟遺址。習近平指出,殷墟我向往已久,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,古為今用,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。

        2022年10月28日下午,習近平在安陽市殷墟遺址考察。新華社記者 丁林 攝

        2022年10月28日下午,習近平在安陽市殷墟博物館考察。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

          今日開放的殷墟博物館新館,通過近4000件套出土文物和數字技術,展示了商代在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農業(yè)、手工業(yè)、文字等方面的成就。

        這是殷墟博物館新館內展出的“司母辛”銅鼎(左上)、“亞長”銅觥(右上)、“亞長”牛尊(左下)、“亞長”銅鉞(拼版照片,2月23日攝)。

        這是在殷墟博物館新館內展出的刻辭卜骨(2月23日攝)。殷墟及所出土的甲骨文,使傳說中的商朝得到證實,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往前推進了約1000年。

        2月26日,參觀者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拍攝展品。

          在約2.2萬平方米的新館展廳,展陳文物數量之多、類型之全,都是商代文物展覽之最,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貴文物屬首次亮相,一系列考古新成果屬首次展示。為增加觀眾參與感,車馬遺跡展廳采取邊修復、邊展示的展陳方式。

        工作人員在殷墟博物館新館的展廳內修復車馬遺跡(2月23日攝)。

        這是在殷墟博物館新館內展出的龍形玉玦(拼版照片,1月9日攝)。

        2月26日,參觀者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內觀看展出的刻辭卜甲。

          距今3300多年的殷墟,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、為考古發(fā)掘和甲骨文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。近一個世紀來,考古工作者櫛風沐雨,對殷墟持續(xù)發(fā)掘研究,它也成為我國考古發(fā)掘次數最多、持續(xù)時間最長的古代都城遺址。

        工作人員在殷墟王陵遺址進行發(fā)掘作業(yè)(2月24日攝)。

        在殷墟王陵遺址,工作人員在勘探圍溝范圍(2月24日攝)。

       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,工作人員在對殷墟洹北商城出土的陶片進行整理修復(2月23日攝)。

          在新的征程上,殷墟這座實證中華文明起源、形成、發(fā)展的關鍵遺址,仍將繼續(xù)揭示中華文明密碼、延續(xù)中華民族精神根脈。

          監(jiān)制:李拯宇

          策劃:賴向東 李俊

          統(tǒng)籌:徐亮 畢曉洋 雙瑞

          視覺設計:張子彧

          編輯:鄧堅 林革 逯陽 劉夢琪

          攝影:鞠鵬 丁林 李安

          新華社第一工作室出品

          新華社攝影部、河南分社聯合制作

        編輯:王靜
        相關推薦


        網友評論
        關于我們 | 廣告服務 | 版權聲明 | 聯系我們 |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

        聊城新聞網 2006-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/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
      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
      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編號: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魯)字第720號
       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663509279 舉報郵箱:lcxw@lcxw.cn

        午夜性色福利网,无码人妖在线看中文字幕,国产高清亚洲日韩一区,yy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亚太影院 柯西贝尔-游戏赚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