齊魯網·閃電新聞12月27日訊 12月27日出版的《光明日報》在第9版以《山東:數字強省 智慧生活》為題,聚焦山東數字技術帶來的城市變革。
以下是報道全文↓
不用跑腿,線上審批;不用出門,直播賣貨……作為全國首個提出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省份,山東正在經歷一場數字技術帶來的城市變革。
高空墜物危害巨大,責任更是難以明晰。在山東,這一問題已經有了數字化解決方案。在濟南市槐蔭區(qū)道德街街道的綠地新城社區(qū),當有物體從高空墜落時,自帶AI算法的智能攝像頭能夠在一秒鐘之內抓拍到墜落物,并同時把信息推送到社區(qū)居民的手機端。
交通擁堵一直是影響群眾出行的“老大難”問題。淄博市積極應用物聯(lián)網、云計算、移動互聯(lián)網等技術,在全國率先推出“智行淄博”車路協(xié)同智慧交通系統(tǒng),搭建智能化數字基礎設施,實現車路數據共享交互、路況態(tài)勢自動感知、交通控制動態(tài)調整,群眾在遠離路口時就可以提前規(guī)劃路線、調整車速,切實提升道路通行能力。今年上半年,淄博市車流量同比增加3240萬輛次,同比增長21.2%,而交通擁堵指數不增反降,淄博市交通健康指數已攀升至全國第3名。
近年來,山東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數字強省政策與行動方案。2019年,圍繞打造“善感知、會思考、有溫度”的新型智慧城市目標,山東省出臺了全國首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省級地方標準,并在部分市縣開展省級試點。
作為專業(yè)化的數據治理機構,山東省大數據局充分發(fā)揮引領作用,全方位推動山東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工作。山東以“齊魯智腦”建設為抓手,連接省級各部門重點業(yè)務系統(tǒng),匯聚各類政務數據、公共數據和社會數據,推動16個地級市全部建成“城市大腦”,通過省市互聯(lián),整合全省各級各類數據、視頻、通信、系統(tǒng)等數字化服務資源,形成省市一體的智能輔助決策體系,并逐步向區(qū)縣基層延伸,為公共服務、社會治理、民生保障等各領域應用場景進行數字化賦能,全面提升政府科學決策水平和施政履職能力。
截至目前,山東省已有260余萬個家庭通過手機實現義務教育招生入學;“互聯(lián)網+醫(yī)保”綜合監(jiān)管平臺讓醫(yī)保電子憑證就醫(yī)服務實現全流程應用。去年10月,山東省民政廳等十部門聯(lián)合印發(fā)《關于加快推進智慧社區(qū)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》,提出2025年底前建成不少于5000個智慧社區(qū),推動智慧生活走進千家萬戶。
去年以來,山東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全面提標提速,共打造了7000多個智慧場景,15座城市入選數字城市百強,數量居全國第一。
2023-12-27 17:56:13
2023-12-27 11:16:29
2023-12-27 11:10:43
2023-12-17 10:07:34
2023-11-03 08:45:22
2023-11-02 10:15:16
聊城新聞網 2006-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/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(lián)合主辦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編號: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魯)字第720號
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663509279 舉報郵箱:lcxw@lcxw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