銳評
        要聞
        視聽
        圖說
        熱線
        部門
        商城
        縣域
        數字報

        您的位置:首頁>部門 > 農業(yè)農村 >

        山東東阿:新年到 燈籠俏丨鄉(xiāng)村文化振興——送文化

        來源: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 2023-01-21 14:31:01
        A+A-
        分享

          “十萬人家火燭光,門門開處見紅妝”。新年將至,遠近聞名的“燈籠村”——山東聊城市東阿縣高集鎮(zhèn)徐莊村又忙了起來。

          在村里的燈籠制作車間,十幾位藝人忙得井然有序。只見一根根細細的鐵絲,在藝人們手中經過千轉百折,變成了造型各異、精致典雅的燈籠框架,經過制托、盤梁、裱布等工序,一個個清新古樸、流光溢彩的燈籠便躍然眼前。

          “現在做的是濟南、上海、云南的訂單,得趕緊編才行。因為時間緊,忙不過來,我們還推了好幾個訂單呢。”徐莊鐵絲編制技藝第四代傳承人朱成華自豪地說。

          徐莊村只有200余人,別看村子小,名聲卻很大,因為村里的人幾乎都會一種手藝——鐵絲編制技藝。這種技藝最早出現在1897年。徐莊村編制的鐵絲燈籠色彩艷麗、造型別致,小到繞鋼絲、配顏色,大到搭骨架,都是純手工制作,不僅在國內暢銷,還遠銷至韓國、日本、澳大利亞等國。

          “我們的燈籠之所以俏銷,因為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,并融入了民俗文化特色。”朱成華說,“而且這些燈籠不管多大直徑、什么形狀,都是一根鐵絲編下來,中間沒有接頭。”

          依靠精湛技藝和過硬品質,近年來,徐莊村的“手工鐵藝燈籠”榮獲首屆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商品創(chuàng)新大賽優(yōu)秀獎、2019“泰山杯”文化創(chuàng)意設計大賽銅獎,被認定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并作為山東省優(yōu)秀文創(chuàng)產品代表參加了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。如今,徐莊村的燈籠不再僅僅是一個物件,更是一件藝術品、一張代表徐莊村的閃亮名片,燈籠產業(yè)每年為每戶村民增收約1.5萬元。

          “下一步,我們想制作布燈籠、藝術燈籠、玩具燈籠、亞克力燈籠等,發(fā)揚光大燈籠文化,進一步打響品牌,讓‘徐莊燈籠’走向更廣闊的世界!”朱成華充滿信心。

          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王金虎 通訊員 侯昌明

        編輯:李太斗
        審核:劉 飛
        相關推薦


        網友評論
        關于我們 | 廣告服務 | 版權聲明 | 聯系我們 |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

        聊城新聞網 2006-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/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
      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
      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魯)字第720號
       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8663509279 舉報郵箱:lcxw@lcxw.cn

        午夜性色福利网,无码人妖在线看中文字幕,国产高清亚洲日韩一区,yy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亚太影院 柯西贝尔-游戏赚网